
1.韩玉认为有较高的道德修养是为文的前提条件。他在《答李翊书》的开头说:“生之书辞甚高,而其问河下而恭也!”由此可见,他认为德是文章的内核,文是德之载体,或者说是表象的表现形式。
2.他在《争臣论》一文中说:“君子居其位,则思死其官;未得位,则思修其辞以明其道。我将以明道也,非以为直而加人也。”在《答李秀才书》中说:“愈之所志于古者,不惟其辞之好,好其道焉耳”。

1.韩玉认为有较高的道德修养是为文的前提条件。他在《答李翊书》的开头说:“生之书辞甚高,而其问河下而恭也!”由此可见,他认为德是文章的内核,文是德之载体,或者说是表象的表现形式。
2.他在《争臣论》一文中说:“君子居其位,则思死其官;未得位,则思修其辞以明其道。我将以明道也,非以为直而加人也。”在《答李秀才书》中说:“愈之所志于古者,不惟其辞之好,好其道焉耳”。
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
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